返回顶部 关闭
首页 > 评论 >正文

潘继平:气源多元化乃解决“气荒”根本之策

2017-12-12 10:09:00    来源:    作者:潘继平

入冬以来,随着“煤改气”试点范围扩大,我国北方地区像河北、陕西等陆续出现了严重天然气供应短缺(即“气荒”问题)且呈加剧、蔓延之势,诸多城镇、农村地区陷入了供气不足甚至无气可供却又禁止用煤的“两难”局面,导致百姓挨冻甚至部分学校、医院的供暖都无法保障。一时间,“煤改气”“气荒”“百姓挨冻过冬”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。

笔者以为,运动式、一刀切地推行“煤改气”,是助推今年“气荒”、导致部分群众挨冻过冬的直接原因。面对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第一阶段收官之年等政策压力,部分地方政府不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“煤改气”等工作的艰巨性进行科学评估,而是急功近利,不顾现实条件、基础、节奏,在气源没有着落、严冬来临的情况下,依然生硬地禁止燃煤供暖,百姓焉能不受冻?

其实,“气荒”并非新现象。近10年来,我国局部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,一进入取暖季,“气荒”就频频发生,其原因主要由于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导致有气(主要是国产气)供不上,进而导致局部“气荒”。不过,今年的“气荒”却不同于往年,不仅从空间上涉及范围广,波及大江南北,原因也更复杂、更呈系统性。

一方面,从需求角度来看。今年年初以来,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趋稳,天然气需求大幅增加,大大超出预期。本是用气淡季的夏季,天然气需求增势依然强劲。统计显示,2017年1~9月,天然气消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.8%,几乎为历史最高增速。这应当是导致此次“气荒”的基本的、客观方面的因素。

对此,早在今年6、7月份,就有专家、机构提醒要预防今冬的“气荒”。但这些未能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,更未能提前采取应对措施,在治理雾霾、推行“煤改气”等有关政策时,对用气增量缺乏基本把握和相应预案。

另一方面,从供给角度来看。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不足,这是根本原因。一是国内天然气增产乏力,远不能满足需求快速增长。其实,今年1~9月,国内天然气产量已经实现了大幅增加,同比增长10%以上,但面对强劲的需求增长,产能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;二是管线、储气库、LNG(即液化天然气)终端等基础设施运营能力不足,特别是储气库建设严重滞后,导致季节性调峰能力严重不足;三是基础设施未能实现对第三方公平准入,不仅制约了天然气在会员鸿运国际手机版首页范围的调配,更制约了对境外天然气的进口利用,进而制约气源多元化,削弱了供气能力。

造成这些问题的背后深层次原因是油气体制改革整体滞后且不协调。上游勘探开发、中游管线高度垄断从根本上制约了气源多元化,削弱了供气能力。在上中游垄断下放开下游用气价格只能加剧市场动荡,目前国产LNG价格突破9000元/吨创历史新高便是例证。

因此,要逐步减少甚至杜绝“气荒”,需要加快深入推进油气体制改革,实现多气源充分供应。这是根本之策。一是加强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,在经济环保条件下,千方百计增加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能力,增加国产气供应能力和规模,这是解决“气荒”增强国家能源安全的第一要务;二是加快推进油气中游改革,实行天然气基础设施的第三方公平准入,推进国内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包括跨省长距离管道和省级管网;三是加强管线、储气库及沿海LNG接收终端等基础设施建设。

尽管这些举措的落实需要时间,不能解决当前“气荒”的应急之需,但若不能很好落实这些措施,真正实现多气源充分供应,“气荒”将成为困扰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“新常态”,通过“煤改气”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愿景恐怕也难以最终实现。

(作者系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)

转载免责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会员鸿运国际手机版首页鸿运国际手机娱乐版官网报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关键词: 油气资源
主管:中华人民共和国鸿运国际手机娱乐版官网部 主办:会员鸿运国际手机版首页鸿运国际手机娱乐版官网报社
承办:北京中地世纪文化传媒中心 运维:北京金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    ICP备:京ICP备13053122号     京公网安备:110102006002   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4号院  邮编:100011    报刊征订:010-68047627/7643    邮箱:zrzybtg@126.com